close

  回到苗栗生活的日子裡,生活中多了一個過去還在台北生活,幾乎沒有的日常事項,收信。

  我記得有幾次起床,約莫在九點多的時候,刷牙洗臉,預備好出門的裝扮,在一樓沙發想著今天要去哪裡做事情時,注意到再過一下子,郵差就會騎著噗噗作響的綠色擋車,在門外大喊幾號誰誰誰的掛號信,於是我就開始等待他的來到。其實聽到掛號信的時候,心頭是會浮現一種期待的,當郵差喊出自己的名字時,那彷彿是種被記得的感覺,即便可能只是個催繳單。接過所有的信件,就會開始一一分類,看看是寄給誰的,看看有沒有寄給自己的東西。

  最近因為教會青少年團契決議在教會的牆上,掛上屬於大家的小盒子,可以像個小信箱把小卡或是小東西放進去,然後就發現幾個國中生,在小盒子裡出現東西時,會有一種不希望太明顯的喜悅感,屬於青少年特有的羞澀感。期待的心情像小花一樣冒出來。然後就想到自己高中時,面對北中門的小卡牆時,總是會偷偷多經過幾次,想看看是否有人放小卡給自己;又或者像是生日快到時,期待朋友的記得、卡片與禮物。然後,驚覺自己很久沒有這樣的期待感了。

  不知道這樣算不算是比較成熟?知道大家其實並不都會記得你的事情,或是大家有自己的事情要忙碌,又或者其實別人的關心並不是透過這些方式在表達。但我還是覺得,比較偏向自己不敢再期待了。尤其付出很多很多的時候,就會很期待對方同等的回應,但是,對方往往不是這樣子的回應,然後失望。所以既然無法控制付出很多的自己去期待,只好不要再付出這麼多,免得自己期待太多,又造成關係麻煩。也就因此,自己生命中好像少了很多等待的元素。等待別人的回應,等待收到小卡,等待生日禮物。

  會等待,就表示有期待吧。希望自己能再成為一個可以等待的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h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