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有獨身的可能,那勢必要好好學習獨處這件事。

  今天參加祈祈的婚禮,就好像許多婚禮一樣是令人感動的。但是幫忙招待這件事情讓整個情緒沒有連貫,也就沒得落淚了。認識祈祈好像也是不久的事情而已:從大一回建中開始,知道這是一個讀社工的學姐,不知道什麼原因來到建中團契配搭,於是我們一起在北中門帶著64th的高一基督徒們;一直到下學期,我們一起接觸初入服務隊的慕道友們。在我大二時,她是飛躍的秘書也是大同團契的輔導,我記得我在聯合服務隊還幫忙看過他們的你很特別,一直到大三的現在,我們還能夠在建中的高三禱告會同工。然後,她就要離開台灣,跟著顯之和上帝前往海的另一端。

  一樣讀社工,一樣是牧家子女,好像卻沒什麼機會聊很多,連說好的吃頓飯也一直沒有機會成真。不過她的確是個好姊姊、好輔導。從分享的內容、聚會的帶領一直到會談的敏銳,都是很好的榜樣--相信上帝且倚靠祂的榜樣,就好像許多來到建中服事的姊姊們一樣。

「...因此,當試穿婚紗、挑選喜餅、製作喜挑、告訴眾人喜訊---做這些許多新娘開心投入的事時,我卻相當焦慮:可否堅持承諾、履行一生,並且在婚姻中不斷學習捨己,少一點自己、多一點對方。...」 祈祈在新人的話中,寫下了這麼一段。也許是早早就意識到婚姻其實並不是這麼容易的事情,才會有這些焦慮吧?捨己,從高一服務隊初次聽見的動詞,到如今仍然是不斷要學習的功課。

  好像離題了。

  接下來會聽到結婚這件事情的可能性只會越來越多吧?大概每次的參與中,都會有人在問「什麼時候換你?」之類的問題,連我自己在這次婚禮中都如此問別人。婚姻當然不是壞事,也是體會很多事情與學習成長的好途徑,更是擁有在奔跑天路中能夠緊密相連的夥伴。其實也多是自己的想像而已。不結婚嗎?我不知道,這件事的主權基本上不在我身上,已經交給祂了;雖然我知道我自己仍然抓著什麼,就是一味的否決。如果真的到最後進入到獨身這條路,我也不會後悔。

  但這意味著我必須要忍受有些時刻身旁無人的孤單,也要能夠打理自己生活的一切,更要懂得在任何時候學習倚靠主,如果真的能像保羅那樣其實也不錯,但前提是我的確是在為主作工。很多生命中的軟弱也必須面對,這麼想想,結不結婚似乎都要面對呢?只願就算沒結婚也不要成為一個自我的人,願主保守。努力投入某些形式的社工其實也蠻像在帶小孩的,所以真的想要孩子的話,好像也不是說沒有辦法,而且這樣似乎能造就更多的生命。不過有些比較麻煩像是生病、老了不方便的時候,不過如果真的是上帝帶領其實也沒在怕啦,這就是到時候再說了。

  那人獨居不好?如果祢真的這麼認為,那就把肋骨拿出來吧。不然,就以祢自己來代替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h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