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高三聯禱會,也許是我這學期唯一能參加的聯禱會,因為唯一不衝到竹南團契。

  我原本以為將近一學期的相隔,我會對他們更冷淡,該怎麼說,就是會冷冷的打個招呼而已。怎麼會這麼認為呢?我也不是很清楚,只是覺得自己曾經一頭熱的對象,似乎現在也都沒有多熱情了,即便那是曾經最喜歡的人們,因著時空相隔遙遠,也就沒什麼熱情,沒什麼興趣了。或許一直都是自己信任感不足吧,或是害怕再次投入又必須再承受分離的失落。見到他們甚至下意識想要避開,到會場的第一時間我心裡竟然想先找個地方躲著,我突然有種:「我又不是帶他們的輔導,出現在這裡幹嘛?」的感覺。反正社工系已經有人來講啦,我大可一走了之。可是看到他們如今願意一同出現在聯禱會,心中又有種欣慰,於是默默地走到他們中間。坐在他們後面,看著他們聽講道的背影。

  然後我看到高三加油站上面千古不變的文章,其中一篇是徐韙寫的,他引用了某位輔導跟他說的一席話,我知道那個是誰。所以我在他們的生命當中出現,對他們生命有沒有任何一點可取的地方呢?我想到一個一直跟我聊同一個問題的學生,在某次夜晚我們不斷的爭執,我們都對他的處境很無助,但我卻又不希望他一直那麼絕望。我已經無話可說,他的眼神卻又那麼無助。然後我想到跟我同一屆,已經不再以上帝為主的同工,我還相信他有回轉的一天嗎?然後我意外地看到一個我高中時很關心的學弟,現在他出現我卻不太敢主動跟他講話。如果終究會變成這樣,為什麼我還要關心?如果真的會這麼想,我到底有沒有真的關心這些人?

  「這樣做起來不會很無力?如果案主的狀況一直沒有變好?」對社工系有興趣的非基督徒學妹如此問,我回答:「這時候妳要相信自己的專業,要知道自己的介入總是會帶來點什麼,或者,對基督徒來說,妳相不相信上帝有能力也會帶領這個人或是這個家庭」。當我想到這個的時候,真是覺得自打嘴巴。重點似乎不是我到底關不關心他們,而是我相不相信上帝會帶領這群人。

  「你不吃幹嘛還跟他們來啊!麥當勞很香欸!」他們在麥當勞續攤,我忍著食物的香味肚子一直翻騰,某北一兼建中輔導這麼說。「因為之後見他們的機會很少嘛」,半開玩笑的說完之後,我發現之後見他們的機會是真的很少。騎車回家的時候,開始浮出一個一個面孔,想著他們曾經對自己說的話,想著他們曾面對的問題。不知道他們過得怎麼樣?那些問題有進展嗎?後來有遇到什麼新的問題嗎?他們還跟上帝熟嗎?他們快樂嗎?

  在這些問題中,我才漸漸又發現,其實自己還蠻關心他們的。畢竟曾經都是心頭肉啊。呵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h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