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就是很想寫東西卻寫不出什麼東西。這是國文課的作文。請各位鞭小力點。
請看過的人回覆一下看過的感覺  或是哪裏好   哪裡不好 之類的 = =" 感恩
  

 那是間位於五樓的會議室,長方形的房間中央擺著兩張長桌,整體來說並不很大,平常是不太使用。那天也是一樣,原本是沒有任何人的空間,連唯一的光源也是從公館熱鬧的街上稍稍透漏進來,不過裡面卻是靜靜的,雖然心裡有底,但被朋友帶到這裡來的我仍然存著疑惑,期待著。忽然燈光充滿整間房間,歌聲也隨之響起,唱著的是那首經典、熟悉卻不失真誠的歌曲,朋友們從各個角落竄出,異口同聲地唱著中文版然後是英文版,好像剛才籌備一整天活動都不累的樣子。就在眾人圍繞之下,最具代表性且使人雀躍的蛋糕緩緩進場,烏亮的巧克力包圍著糕體,就像是被愛圍繞住一般。燈光又被澆熄,但房間裡仍然存在著光亮,不只是從外頭透漏進來的光,偶爾晃動在我面前的微光將整塊蛋糕點綴成晶亮的黑珍珠,兩點燭火在那粉紅、白色相間的十八頂上,在滿滿的祝福中默默地許下心願。

 

  那時還小,總是期待著生日的到來。就像所有人的童年一樣,期待在班上發著充滿糖果的乖乖桶,深怕漏掉任何人知道自己的生日就是今天,然後享受著別人來要糖果的優越感。那絕對不會是我生日的寫照,我的生日不偏不倚地落在令人雀躍又漫長的暑假裡,所以如果家人太忙,基本上是沒有人會幫我慶生。忘記是哪次,但那令我印象深刻:就在我國小某一年生日當中,我整天都期待著蛋糕和吹蠟燭的那一刻,只是始終沒有如願。那時的感覺就像是被全世界遺棄,沒人注意到我,是孤單、憤怒、自私、歇斯底里的綜合體,沒有蛋糕,沒有蠟燭,只有我一個人。我再也不要幫任何人慶生了。

 

  青少年總是依賴著同儕,我也不例外。國中總是多些空間、金錢,父母親比較能接受向外跑的孩子,也會給些零用錢,就是所謂比較自由。那是建立約莫三年關係後的故事。三個人下課總是溺在一起,說著別人不懂的語言,用屬於我們自己的方式打鬧,青澀地講著彼此的暗戀對象,難免吵架、不愉快,但都成為美好的再也回不去的珍貴的回憶。那一年的暑假,三個好友就這麼約出去,簡單地吃飯、看電影,他們合資買個側背包包作為我的生日禮物,那是一個全黑、包包正面印有黑白豬的可愛包包,一直用到高中後期整個都殘破不已時才換掉。我很珍惜,想要永遠在一起。

 

  現實就是這麼不盡理想,當中兩個人考上台北的學校,離開熟悉的苗栗過著各自的生活,獨自面對新的環境、人際、生活。原住民的身分使得我開始封閉,穿著卡其色的第一學府制服,我的心卻是虛虛的,恨不得趕快脫下來,因為我知道自己並沒有真正擁有足夠的實力,總是覺得有無形的隔閡在我和所有人之間。一切的落差都使我失去勇氣,覺得自己很沒有價值,很害怕每一次的挫折和失敗。在高一的班級找不到能夠像之前那般緊密的朋友,班上沒人記得我的生日,我也不記得他們的生日。

 

  生命不總是悲傷的。那像是早已被安排好,在我最無助、孤單、害怕的時候,有著這樣一個溫暖、充滿愛的地方。自然而然我被吸引到這個地方,那裡使我的心平靜,而且能夠重新獲得生活的動力,然後再面對這一切我所擔憂、不知所措的問題。當生命擁有信仰時,是充滿盼望而且大有力量,我不曾體會過這樣的感受,因為在這之前一切對我而言都是理所當然,卻不知道什麼叫做盲目,一切也都太順遂而缺少衝擊。除此之外,有一群和我年紀相仿、意念一致的夥伴,是我面對逆境時很大的助力,我們像是手勾著手逆風前進一般,當有人無力時旁邊的人會成為他不被擊垮的支柱。那是段屬於永恆的故事,只是對我們而言還是有個起點。

 

  我開始記住身旁的人的生日。生命是如此美好,並不是沒有確據的空談,因為來到這個世界,才有苦難、歡笑、淚水、汗水,才體會什麼是孤獨、悲傷、盼望、平安。祝福別人能擁有生命的意義,分享生命美好的價值。簡單幾個字的簡訊、爬滿整張信紙的文字、不貴的小禮物。或者,那首經典、熟悉卻不失真誠的歌曲加上飄著微光的蠟燭和蛋糕。有時甚至不必多說什麼、做什麼。

 

  吹熄蠟燭,又只剩下從外頭透漏進來微弱的燈光。漸漸地,祝福和蠟燭頂上的煙交織環繞在我身旁,飄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h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