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篇架構很怪的文章,看得出來是因為明天要交才趕出來的,但內容大部分是真誠的。評論請用悄悄話。不然看看就好。

 

  這一待便是三年,且竟留下這麼深的牽絆。國中三年級那一次對父母的妥協成為我人生的重大轉捩點,改變的不只是別人對我的稱呼,身分認同的差異甚至往後的生命歷程也跟著劇變。這都是我未曾想過,更不特別嚮往追求,如今回憶起來卻是充滿驚起而且感恩的。那段日子有挫敗的淚水、少年的青澀、無厘頭的歡笑和綿密剛烈的感動。卡其色。

 

  開始學習如何搭乘公車。這對一個國小、國中不是走路、騎腳踏車,就是家長接送上學、回家,幾乎未曾獨自搭公車,深怕在錯誤的時間點按下車鈴造成尷尬的鄉下少年是個挑戰,況且公車這東西在他印象中是種半個多小時才來一班的麻煩交通工具,還不如他的雙腳可靠。哪知在這道路錯綜、人口密集的地方會是如此重要,而且方便許多。更別提穿梭在地底逼逼作響的交通工具,那可是從未存在於他生活圈的新玩意。

 

  位於台北市南海路上和歷史博物館、植物園隔街相望,比鄰國語實小,擁有逾百年的建校歷史,許多家長希望兒子能考上的明星學校。我就這樣誤打誤撞地成為當中的一份子,這一待便是三年。

 

  然而,穿著象徵榮耀的卡其色制服的我並不感到光榮,絲毫也沒有,因為我知道這並不是我原本該來的地方,如果我的戶籍謄本後攔沒有「山地原住民」五個字的話。即使在我填寫志願時已做好心理準備,現實的殘酷仍然將我的信心徹底瓦解,我的成績和我的努力並不成正比,即使我笑著和其他同學聊天,心裡仍覺得有無形的隔閡在我與他們之間。自卑和挫敗感時常在許多大小事上侵擾我的情緒,獨自ㄧ人時的感受特別強烈。只有那裏是令我安心、敞開的地方。

 

  起初的接觸是一通升高中的那個暑假剛好在我15歲生日的電話邀請,爽快答應的當下並不知道這一個改變我生命的決定。我開始與信望愛社有了密切來往,而落座於學校不被許多人注意到的角落的門後就是信望愛社的社辦,一個令我安心、敞開的地方。

 

  每天中午我興高采烈地拿著辛苦排隊買到的便當來到這裡,坐在裡面期待著打開門進來一同吃飯的同學和學長。總有很多的話題可以聊:哪個老師做了什麼有趣的事情、彼此間談論著生活的狀況、社團接下來的大活動……。有時只是靜靜地吃飯也令人滿足,寧可走一段路來這裡睡覺也不願意在班上睡覺。放學後的社辦也是我每天報到的地方,期待著和任何人在此相遇,一起吃飯、讀書。有時讀得嫌無趣便唱著最近的流行歌、跳著出隊敎的舞蹈、不計形象的大笑、東南西北的聊天,然後才發現自己沒讀到多少書。也有為著某個人在此大唱生日快樂歌,或是和某個人分享心事後一起禱告的時候。

 

  直到第二年也是如此。那空間上的情感已轉為我和他們之間的情感,只要在一起,就很令我滿足、開心。我們因著擁有同一個信仰開始追求、認識真理。並且共同勉勵在生活中實踐信仰,嘗試將這信仰分享給其他人,就像是嚐過某個餐館急於分享給好朋友知道那樣,希望他也能嚐到。我們學習在新的一批新鮮人入學時舉辦迎新,犧牲中午休息時間跑班關懷學弟,在忙碌課業中籌辦服務隊,最重要的我們所學習到的是「捨己」的精神。一直到交接我們將社團交給學弟,勉勵他們一同活出信仰,而後舉辦送舊,歡送那些曾經為我們付出許多的學長離開。這一切改變了我許多,我了解自己生命的價值,不再為著成績而感到挫敗,更不必因為別人的眼光而感到焦慮。我同時也擁有一群同走生命之路的夥伴。

 

  第三年,我們各自為著不同的目標奮鬥著,一週一次的相聚是我撐下去的重要動力來源。因為擔心情感上的負擔,我克制了中午、放學去社辦的衝動。每天重覆著一樣的課表,直到放學後的夜晚讀著沒有進度表的書,無聊時便開始在校園裡晃,偶爾走遍整棟高三的教室,只為了看一下你們,或者可以和你們聊天也說不定。當情緒因著考試壓力而波動時,走進社辦拿起曾經一起唱過數遍的詩歌本唱著那些熟悉卻再次感動我的歌。有時會在裡面想著過去的種種,然後惆悵,然後繼續向前走。有時流淚,獨自禱告,從新得力。

 

  而今,以畢業學長的名義回來幫忙,偶有進到社辦的機會,物是人非。即使畫面是那麼的熟悉,卻感到一股陌生的氛圍,我可以想像到不再是我們的那一群人中午在這裡吃飯,週末約在這裡讀書,在這裡不計形象的大笑、東南西北的聊天,用回憶充滿這地。

 

  就像我們當初一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h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