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冷颼颼的冬天不要下雨,也是挺舒服的。今天早上走往系館的路上,突然開始想想這幾年到底做了什麼,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也沒什麼特別的刺激點就開始回顧大學這三年,大概是頭腦的溫度降下來後,人才會稍微沉著些地開始思考些什麼。

  好吧,不得不承認,當初努力唸書想要考進台大,蠻大部份就是為了想和親愛的同工們能夠在同校,想像著這樣會有比較多的相處機會,雖然這實在不是什麼好理由,但至少給予我蠻多動力去唸書的。上帝也就這麼成就了這件事;然而,事情並不如自己所想像。翻開剛升大學時的好畢契退修會小手冊,那時候心泰哥帶我們去思考自己在大一時的優先次序,於是我這麼寫著:「建中>畢契>課業>敬拜團>家人>系上>學校團契>教會」,那時大概滿腦子想的就是如何和同工們維持關係吧。所以參加大一查經班、回建中服事、參加台大團契,參與畢契,流連團家只希望有巧遇的機會。那時候還是給了自己一些其他理由,正當化這些行為;的確這些理由也是不錯,但其實心裡深處怎麼樣就是有個希望和大家繼續連結的動機存在。

  但是漸漸發現,事情並不是我想像的那樣。雖然都在同一個學校,但能碰面的機會實在少了好多,不只如此,連待在同一個團契都無法好好聊到天,這大概也是為什麼我討厭大團契的原因之一吧。然後開始在臉書上看到你們在另外一群人身旁,拍著照片笑著,講我聽不懂的東西,我知道這一切是必然且必須的,所以也嘗試著發展自己的新的人際圈;不希望就這麼切斷了,所以傳簡訊、po文,偶爾敲你們聊天,想讓你們知道我最近過得怎麼樣,但真的很少收到你們主動的回應;不敢邀約你們,因為知道你們有好多其他的事情要忙,深怕打擾到你們的生活,大概也是自己沒有覺得自己對你們夠重要到不會被拒絕。大二接下台大團契同工,我們有一半都接下小組長了。誰知道這又是另外一個難過的開始,似乎對你們的那些感覺,漸漸發生在學弟身上。想要多一點的相處,想要參與在生命的很多時刻,想要能夠關切到所有狀況並給予回應,想要照顧的無微不至。所以又變成能夠回建中就先回建中,花很多很多的時間;也因此,在從建中前往台大團契的路上,總是特別的難過、撕裂。

  一直到大三,你們當中穩定交往的越來越多。不可避免的,我有種被遺棄的感覺,但不喜歡跟你們講,因為覺得這個感覺好不成熟。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自己暗暗地就認定朋友交了女朋友就一定不會再跟自己好了。想到未來也總是會有種自己要孤單終老的感慨,雖然聽你們的交往故事也是蠻有趣的,也真的很為你們有一個好的伴侶跟成長感到高興,但不知道為什麼,就是有種被忘記的感覺,也是一種沒有辦法控制的感覺,但又能怎樣呢?結果在我大二時很努力建立關係的學弟們也升上大學,於是好像又有要重複這一輪故事的感覺。

  其實走往系館的路上並沒有時間讓我想這麼多,當下的時候我只想到我真的好多事沒有做。曾經想要試試看跟一群人打自己喜歡的排球,因為真的很喜歡打排球的感覺,但因為時間常常跟團契衝到選擇放棄。我想要學唱歌,但不想加社團,怕花太多時間還有人情的壓力;如果在外面學,又怕經濟的負擔太重,我不希望家裡多分擔這個。我想要打工,我不希望一直拿家裡的錢,而且想要有多一點的錢能夠買自己想要的東西,包括學唱歌,我需要錢。想去比賽,但要報名費也要花時間,常常因為發現撞到團契的事選擇放棄。沒有跟班上同學好好分享這個我覺得很重要很美好的信仰,連團拍都沒有拍到。然後,現在才覺得社工好像不是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覺得一切好像都太晚了。好多事情沒做到,只因為我抓著很多關係不放,能怪誰呢?然而,這些關係最終還是都淡去了。我為什麼要花這麼多時間經營始終都要淡去的關係呢?就好像以分手為前提的交往一樣,像個智障一樣。

  事實上,最近我發現自己漸漸學會了獨處,可這件事竟然在大學的最後一年才發生;而發現自己沒那麼想做社工,也是最後一年才知道。最後一年才驚覺,在大學能做的事情我都沒有好好把握。悔恨嗎?其實也難講,能夠這麼深刻的愛過恨過也是一種蠻不錯的經驗,然後知道自己的愛多麼有限,在唱歌的時候放得進更多真實的感情;能夠跟上百條年輕生命有深刻的交流、碰撞,一起認識上帝、經歷祂的帶領,然後心中暗暗期待他們各自的發展;能夠和一直以來又愛又恨的家人恢復關係,說出沉在心底好久的好多話。如果沒有建中團契,大概也不會經歷這一切。

  其實就某種角度來講,現在的我應該比以前的我更適合承接使命,雖然我還是不知道這命定是什麼,好像在我開始我這一生的任務前,祂要先把我這個人用力修剪一番。然而,還在修剪中,也許不久的將來,能夠看到更多的藍圖,希望我也能夠準備好朝這個方向前進。願祢賜孩子持續仰望的信心、向前走的盼望、和那不匱乏的愛。

  2012/11/30 01:0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h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